星期四, 10月 23, 2008

聲援緬甸人權議題,重溫民主社會的價值

由於中國海協會副會長來台遭暴力對待,我們進而開始思考民主社會所應具有的基本內涵,同時,「民主素養」也成為熱門關鍵字。姑且不論台灣社會將如何開啟民主內涵的相關辯論,作為亞洲重要的民主國家,當國際社會發起「要求緬甸政府釋放翁山蘇姬」的串連時,台灣政府不應該沈默以對。

十月二十四日(本週五)是翁山蘇姬遭緬甸軍政府軟禁屆滿十三年的日子。翁山蘇姬是世界上唯一遭長期軟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緬甸反對黨領袖。然而,緬甸軍政府卻以「維護人身安全」為理由,阻斷翁山蘇姬與支持者的聯繫,試圖藉此熄滅人民追求民主的火花。

目前緬甸已有兩千多位追求民主與自由的良心犯(政治犯)遭到政府逮捕。他們在監獄裡遭受虐待與刑求,同時獄方也拒絕外界訪視,罔論提供任何醫療資源。自從去年袈裟革命之後,緬甸政府無視聯合國與國際社會的譴責,拒絕與反對黨對話,並持續逮捕多名重要的民運人士。儘管如此,仍有許多甘冒生命危險的獨立記者、音樂人士、演藝人員、學運領袖以及僧侶,嘗試揭露政府違反人權的罪行。對他們而言,只要下一代能夠脫離充滿恐懼的社會,這些努力與犧牲都微不足道。

享有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或許早已難再溫習這種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勇氣,但是台灣政府若能公開響應「釋放緬甸政治犯」的國際聲援,不僅可讓國際社會瞭解我們支持人權價值的立場,也不啻為社會大眾提供正面的民主示範。

(本文作者林芳如,現為亞洲民主台灣青年團成員、People in Need基金會人權部緬甸計畫實習生)

沒有留言: